惠众文学 > 其他小说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苏联英雄海军女少将柳德米拉的威猛战绩
  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Lyudmila Mikhailovna Pavlichenko )于1916年06月12日出生在乌克兰贝里亚·特沙科夫的一个小村庄。

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是苏联英雄、海军少将。年轻时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那天真纯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世人少有的坚毅。谁都很难想象,正是这样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竟然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战役中,一共击毙了309名德军,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狙击神话。她也是在近代史上射杀人数超过300人的25名著名狙击手中的唯一一名女性。

柳德米拉1916年06月12日出生在乌克兰贝里亚·特沙科夫的一个小村庄。在她的孩童时代,柳德米拉是一个学习勤奋成绩优良而又具有独立精神的好学生。在她上到九年级时,搬家到了基辅。她在那找到了一份工作,同时她也常常参加一家射击俱乐部的活动,很快她成为了一个神枪手。

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公然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执行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以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由此拉开了苏德战争全面开始的序幕。

1941年0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时,柳德米拉已经是24岁的基辅国立大学主修历史的学生了。和许多同学一样,柳德米拉报名参加了红军,成为了二战期间苏联80万女性士兵中的一员。她近乎标准的女军人仪表赢得了招兵官员的青睐,但是她却表示希望拿起一支步枪到前线直接打击敌人。

招兵军官笑了起来,问她知道多少关于步枪的知识,柳德米拉马上熟练的操起了瞄准的架势。但是军官仍然试图劝说柳德米拉做一个战地护士,但是被柳德米拉没有商量余地的拒绝了。最终,柳德米拉参加了红军,到25步兵师做了一名步枪射手。

在新兵训练期间,柳德米拉因为具有良好的射击天赋和强烈的战斗激情,在训练中成绩突出,最终成为25步兵师成了一名步枪射手。1941年8月,第25步兵师奉命保卫一个位于巴亚耶夫卡附近Belyayevka极具战略价值的高地。柳德米拉也迎来了她的第一次战斗任务,当手中的莫辛纳甘响起之时,在她视野中锁定的敌军鲜血飞溅的瞬间,标准着柳德米拉这个新生的女性狙击手走向了她的传奇之路。

1941年08月,第25步兵师奉命保卫一个位于巴亚耶夫卡附近极具价值的山头。在巴亚耶夫卡附近的一个村落里,柳德米拉获得了她的头两个战果。柳德米拉和一个观察兵一道活动,武器是一支带P.E.4瞄准具的7.62毫米狙击步枪。这种5发弹仓的步枪的初速是每秒2800英尺,有效射程超过600码,是当时最好的狙击步枪之一。在敖德萨作战的两个半月里,柳德米拉一共打死了187个敌人。

刚开始时,德军试图用高官厚禄收买柳德米拉,但柳德米拉无动于衷,之后气急败坏的德军用大喇叭向苏军阵地大喊:“我们要把你抓住撕成309块!”

1942年初,柳德米拉与另一位优秀的狙击手基岑科少校结为夫妻。他们的爱情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伪装坑里产生的。两人在一起配合默契,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狙击任务。但是,婚后不到一个月,丈夫便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在德国人的手下,这燃起了柳德米兰极大的仇恨,她发誓一定要为自己的丈夫报仇,一定要杀光德国鬼子。

此时,当敖德萨确实已经无法坚守时,苏军独立濒海集群撤往塞瓦斯托波尔。

此后,在接下来的残酷的战斗中,她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成绩,柳德米拉于1942年06月被德军迫击 炮弹炸伤。根据最高统帅斯大林本人的命令,柳德米拉乘潜艇撤离塞瓦斯托波尔。到这时,她的战果已达到惊人的309个,她是苏联女神枪手,参军一年毙敌309人,巾帼不让须眉!

到1942年6月,她累计击毙了309人,这个成绩令人震惊,柳德米拉成为了苏联传奇的女英雄,同时也进一步成为了德军心目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苏联宣传部门的运作中,柳德米拉被塑造为一个最具传奇性的女英雄,成为女性战斗人员的榜样和标杆,为发动更多士兵的战斗激情和爱国意识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随即在柳德米拉代表苏联曾经访问美国,成为为第一个被罗斯福总统接见的苏联公民。

柳德米拉被塑造为一个了不起的苏联女英雄。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后,柳德米拉访问了美国,成为第一个被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接见的苏联公民。随后柳德米拉在美洲继续访问,她来到加拿大,在演讲里讲述自己的经历。回国后,晋升近卫军少校的柳德米拉从未参加战斗。1943年10月25日,她被授予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和金星勋章。

战后的1945年至1953年间,她在苏联海军供职,并晋升海军少将军衔。柳德米拉从海军退役后,又在苏联军事支援辅助委员会供职。1974年10与10日,柳德米拉不幸逝世,年仅58岁,她被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Novodevichiye)公墓。

她结束了她那满是激扬热血和惊险传奇的一生。

她的墓碑上铭刻着:“痛苦如此持久,像蜗牛充满耐心地移动;快乐如此短暂,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

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去看一看以柳德米拉为原型制作的电影:《女狙击手》

电影《女狙击手》是由俄罗斯、乌克兰两国合拍,乌克兰导演莫克里茨基执导,尤丽亚·佩雷西德、叶甫盖尼·塞格诺夫、Oleg Vasilkov、琼·布莱克汉姆等人主演的战争传记片,

《女狙击手》取材于苏联传奇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部分生平,电影原名《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为避免引起歧义,本片在乌克兰上映时更名为《坚不可摧的女人》。

导演莫克里茨基希望以此片向参加卫国战争的80万苏联女兵致敬。他说:“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是城市保卫战,也是命运保卫战、爱情保卫战。”影片虚构了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与三个男人炮火下的情感故事,悲壮的爱情主线贯穿始终。

《女狙击手》制作精良,演员表演出色,将战争的残酷性、真实性以及对人的精神的摧残表现得既细腻又震撼,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思考,影片在观赏性、思想性及艺术性上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影片通过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作为普通女性和作为英雄的视角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从战争中揭露了人性的善恶;更了不起的是,它没有歌颂战争和英雄,反而批判专制,讽刺了国家战争机器,给观众们以足够的反思和思考空间,从而达到让世人铭记历史,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目的。

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这句话确实是人们的肺腑之言,但是,一旦战争爆发,所有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因为,战争本身就是全民协同才能正常运转的残酷机器,所以,战争的背后是少不了女人的身影的。尤其是近现代战争,卫生救援、侦察通讯等保障领域,女性官兵的参与度甚至超过男性。即使是在冲锋陷阵的正面战场,也曾活跃着许多为国奉献的女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波及61个国家和地区近17亿人口的最大规模战争,直接进入前线作战的女性官兵超乎常人的想像。就以苏联为例,当德军于1941年6月突然对苏联发动进攻后,为了保家卫国,大批苏联青年志愿军前往前线,其中包括不少女性。有专家估计,二战期间共有约80万女性参加苏联红军。

二战中,一种新的作战方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就是狙击战——参战各国都十分重视狙击。

在《女狙击手》中,导演是带着悲悯的目光去表现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这场战争,着重突出了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勇敢、突出了战争对于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如洗礼般的意义,而轻柔诗意般单单的抹去了战争带给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苦难。

《女狙击手》是蕴育于苏联社会主义时代政治环境之中、展现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意电影,不过此类电影也已步入了黄昏,《女狙击手》只不过是黄昏之中的一曲挽歌。因为此类电影只能产生于特定的意识形态之中,它忽视甚至蔑视着人性,将革命置于个人的生命之上,讴歌着一种清教徒式的献身精神,散布着不同人群之间的生命矛盾,宣布一种暴力思想。即使如俄罗斯目前的政治情形之下,这样的意识形态也正被逐渐摒弃,毕竟这是与整个人类的价值观相悖离的。

时代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尤其是非凡的个人。但即便再非凡,面对历史的洪流,说到底,也不过是一颗无关紧要的螺丝钉。就算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绩,也依然无法改变战局,塞瓦斯托波尔一战,苏联大溃败。在德国法西斯和苏联专制的对决中,在宏大历史洪流的裹挟中,人民是永恒的受难者。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军人们,是不分德国或苏联的。他们的身上,同样带着亲人的照片。他们的背后,同样有人在等待。

残酷的现实并不会区分性别来对待,所以《女狙击手》既有独特的代表性,又恰恰表明战争一视同仁。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是幸运的,最终活了下来;她又是悲催的,那些付诸生命的真爱都化作了硝烟……战争里最残忍的不是死亡和杀戮,而是活着。身边你爱的、爱你的都因为你或为了你死去,你看着他们失去生命,却无法挽救无法改变,甚至没时间悲伤,战争逼着你擦干眼泪、舔干伤口继续战斗,为了更多人可以活下去。

与真实的女狙击手一样,由30岁的俄罗斯著名女演员尤丽亚·佩雷西德扮演的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有着一双温柔、明亮的大眼睛:在血腥的战场,这双大眼睛流露过对死亡的恐惧、对失去战友的悲伤和对爱的渴望;但在举枪瞄准敌人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则是一个目光炯炯、坚毅果敢的“钢铁战士”。

柳德米拉本人后来回忆道:“踏上战场,我心中充满对德寇的仇恨,因为他们毁了我们和平的生活。我把仇恨化作子弹,射向法西斯的心脏。”

战争本来是残酷的,残酷到残忍到让人心悸,因为战争行为本身即违反了人性,靠相互残杀与自己并无冤仇的人,来捍卫一种观点一种理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耻辱。即使是正义的战争,毕竟也是以牺牲人的生命来达成的。因此,战争尽管有时是必需的,但谈到战争之时,我们没有必要去美化战争,去寻求战争中的诗意。残肢断体与血肉横飞之中是没有诗意的,我们只能以悲悯之心来看待战争,祈祷战争能够越少越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短暂的几十年岁月里,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生命过程的感悟,都会有让自己铭心刻骨的人或事:

有一种往事永远浮在水面;

有一种感念永远驻扎心际;

有一种疼痛永远无法舍弃;

有一种爱永远如再生涅盘。

不曾记得谁这样说过:人生的快乐是有速度的,稍纵即逝;而悲哀恰恰相反,缓慢、持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