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众文学 > 其他小说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官场不倒翁第一人
  华夏历史上堪称官场不倒翁的第一人是谁?

他就是辅佐了四朝八姓11位皇帝的官场不倒翁冯道,他是古往今来争议最大的宰相,他被司马光称为奸臣之尤,也被欧阳修骂作没有廉耻,当代文史大家范文澜对其亦颇有微词。但不贪污受贿、不乘人之危搞女人的冯道,也从不缺乏力挺者,如苏东坡、南怀瑾、葛剑雄等。古人有云,一臣不事二主,而这个被称为“乱世不倒翁”的冯道,却在河南伺了四朝,八姓,十一位君主,可谓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宰辅”。冯道什么时候“出道”的呢?

大唐盛世,歌舞升平,但在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北方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都城基本在洛阳和开封之间转悠,这五个朝代历时84年,史称“五代”。

时局动荡,社会不安,政治上的“一把 手”经常变换,冯道就生活在那个年代。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人,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监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他这一生,三入中书,担任宰相、三公等职位30年左右,政权和皇帝走马灯似的轮替不休,他的官运却一路亨通,长盛不衰。不仅如此,就是外族人统治中国,请他辅政,他照样接招。

这样的气节,这样的政治理念,在古代的“忠君”大氛围下屡遭批判。宋朝欧阳修就援引小说来骂他,一个男人拉了寡妇的手,寡妇守节可以断臂,而冯道怎能忍耻偷生,不知廉耻。当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骂:“他(晋高祖石敬瑭)要冯道出使辽国行礼,表示对父皇帝的尊敬。冯道毫不犹豫,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好个奴才的奴才!”

当契丹灭晋,辽太宗耶律德光进入开封,冯道应召到达,辽主问他为何入朝,答复倒也直率:“无城无兵,怎敢不来?”辽主又责问他:“你是什么老东西?”冯道答:“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辽主听后倒也欢喜,就任他为太傅。

有一次辽主问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说:“现在就是佛出世也救不了,只有你皇帝救得。”在皇帝频繁更换、乱臣贼子争当皇帝的社会背景下, 士大夫如何在乱世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该怎样当“公务员”呢?司马光与欧阳修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才算得上忠。生活在那个年代,冯道可以归隐山林,也可以“忠君”而死。但当代历史学家葛剑雄对此提出质疑: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至960年赵匡胤黄袍加体,五十余年间换了六个朝代,皇帝有十个姓,如果大臣、士人都要为本朝守节尽忠,那就会出现六次集体大自杀;如果要忠于一姓,就得自杀十次。

葛剑雄在其书中表示,如果有第三条道路,那就是以人类的最高利益和当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不顾个人的毁誉,打破狭隘的国家、民族、宗教观念,以政治家的智慧和技巧来调和矛盾、弥合创伤,寻求实现和平和恢复的途径。而冯道,走的就是第三条道路,尽管他没有走得很好,也没有最终成功,就像他在《长乐老自叙》中所说“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但与“灭迹山林”或愚忠于一姓一国的人相比,他无疑该得到更多肯定。正如冯道诗云: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豺虎丛中也立身。

南怀瑾在《庄子》讲记中提到,“冯道说‘虎狼丛中也立身’,他自己认为站在狼虎丛中,这是真的下地狱的精神。在五代这八十余年大乱中,他对于保存中国文化、保留国家的元气,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顾全大局,背上了千秋的罪名。所以后来苏东坡同王安石都赞叹他,苏东坡讲冯道,‘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讲冯道,‘佛位中人’。说他是活佛。”

南怀瑾进一步指出,乱世不倒,当然得有他本身的条件,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其它的品格行为方面,也一定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即便宋代的欧阳修、司马光,都认为冯道的节操碎了一地,但也认可一些冯道的做法。

例如,他“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在随军当书记时,冯道住在草棚中,连床和卧具都不用,睡在草上;发到的俸禄与随从、仆人一起花,与他们吃一样的伙食,毫不在意;将士抢来美女送给他,实在推却不了,就另外找间屋子养着,找到她家长后再送回去。再如,冯道在丧父后辞去翰林学士回到景城故乡时,正逢大 饥荒,他倾家财救济乡民,自己却住在茅屋里,还亲自耕田背柴;有人田地荒废又没有能力耕种,他在夜里悄悄地去耕种,主人得知后登门致谢,他却感到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地方;地方官的馈赠也一概不受。

不吃拿卡要、不贪污受贿、不乘人之危搞女人,在我看来,冯道是公务员的榜样,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典范。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谁家天下,老板是谁,他自以民为本,比那些为烂王朝卖命的臣子要有勇气得多。他的“忠”,是忠于本职,忠于百姓,而不是狭隘的某姓某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